【讀後感】被討厭的勇氣
忘了是什麼時候,接觸到這樣一段話:「真正的強大,不是控制一切,而是允許一切發生」,沒有去探討從何而來,只是把它放在心底。後來,每當遭遇難題時,心中都會浮現這段話。別害怕允許這些事發生,或許結果也不是太壞,你只是還沒經歷過,我這樣對自己說。
也想不起來是誰推薦《被討厭的勇氣》這本書,雖然它一直記在待看清單內,但之前真的真的真的很少看書,也擔心書中的內容太生硬艱澀,時而缺乏耐心的我會看不下去,等著還書日期將近才匆匆歸還,那時候可能會有些失望吧!
埋藏的情緒、不解的疑問
書面封底的那段話:「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,而在於你是什麼樣子」,它讓我決定翻開書頁,心想,可被我找到能探究埋藏心底內疑惑的作品?相信自己心裏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疑問沒有被解答,只是隨著時間的洪流和生活的變動,讓我暫時不去掀開那些情緒。
書中那個憤世嫉俗的年輕人提出疑問,向哲學家論辯想法,全篇以這個形式完成,閱讀意外地流暢。原本以為是枯燥地論述阿德勒心理學的理念,但在你來我往之下,很多情境是自己曾探詢過的問題,有時候默默反省自己是否也出現過相同的行為出現,而那在當時的情況下其實是無用的;有時候不禁點頭稱是,一邊驚訝當初的理解其實早在書裡就有人以文字闡述,有種遇知己的感受,相見恨晚啊!
煩惱來自何處?
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:「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」,對,那會是我想探究的問題,雖然知道人類是群體動物,免不了遭遇各種問題,但為什麼能夠這麼推定多數原因歸咎於人際關係呢?「要除去所有的煩惱,唯有獨自一人存活在宇宙中。」哲學家說:「會感到孤單寂寞,並不是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的緣故,……。我們就算要感受孤獨也需要其他人的存在」。我們都是置身於社會脈絡的人類,如果宇宙中只有一個人的話,不會有孤獨的概念存在,也不需要語言、原則、道理甚至常識。這應該是在跟我說:「面對現實吧!人類。」哈哈 (苦笑)
或許換個方式想
裡頭還提到一個有趣的觀點為「目的論」,你之所以無法改變,是因為自己下定決心「不要改變」,當你擔心被人否定,害怕被人嘲弄、拒絕,怕自己的心受到重傷,所以你認為,與其要陷入那種劣勢中,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和別人有瓜葛,也就是說,你的目的是不要在人際關係中受傷害。
原來我以前都是以佛洛伊德的決定論在面對回憶,會告訴自己是當初遇到窘境,之後就無法再面對一樣的問題,在我看來,原本挺合理的想法,其實只是內心為自己找到逃避的理由;直到後來我和書中年輕人一樣慢慢被說服了,這想法簡單卻衝擊了我的人生觀,至於該如何改變自己,獲得幸福的方法,都在書裏面,有必要再重溫第二遍感受。
結語
不知不覺間把整本書看完了,覺得自己很幸運,在開始想看書的時期,閱讀到這篇作品,哲學家提出的見解讓人豁然開朗;有人說:「一個人如果不讀書,那他的價值觀只能從他的朋友得知」,這次就像是和這本書成為朋友,下次見面還能有不同的感受。
看完書的午後,坐在車上聽著荷爾蒙少年的《傾雨》,歌詞中「就讓大雨一直下吧,讓悲傷都淋濕吧」,的確與當下的情緒十分契合,或許,我還是一樣會害怕未知的事情發生,但經歷過大雨的我,能比之前更有勇氣選擇應該怎麼面對。或許吧。
語畢。
推薦此書《被討厭的勇氣》 作者:岸見一郎、古賀史健
- 原文作者:Anthy
- 原文連結:https://blog.anthy.cc/posts/2025/book-the-courage-to-be-disliked-20250710/
- 版權聲明:本作品採用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禁止改作 4.0 國際. 進行許可,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(作者,原文連結),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。